浅谈幼儿的歌唱教学
发布时间:2010-11-1 9:48:42  点击:34288次
 

浅谈幼儿的歌唱教学
幼儿园 张莉

    歌唱,是人类音乐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人们交流感情的一种途径。在幼儿园进行的音乐活动中,唱歌占的比重最大。除此之外,还有不少的音乐活动如:游戏、舞蹈、打击乐等都是用歌唱的形式来辅助进行的。在这些活动过程中,幼儿需要用自己的嗓音去唱,用自己的歌声把歌曲的情感表达出来。这就要求老师在歌唱活动中选择适合儿童生理、心理特点的歌曲,保护幼儿嗓音,避免发声器官受到损坏。 

    保护幼儿的嗓音需要从多方面来考虑。
    一、 教给幼儿正确的发声方法,避免大声喊叫的唱歌。
    从生理学上讲,幼儿唱歌的生理过程和成年人一样。由于幼儿的发声器官正处于发育的初级阶段,发声器官的长短、大小和活动能力与成年人存在一定的差异,所以幼儿的音色、音量、声音的共鸣与成年人也有所不同。幼儿声带短小,音域受到一定的限制;口腔内上颚浅、硬颚窄,声音缺乏共鸣;喉肌调节声带活动的能力差,演唱的歌曲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。因此幼儿教师要了解幼儿的歌唱生理及心理特征,在保护幼儿嗓音的基础上,进而培养他们的歌唱能力和审美能力。
    著名的儿童歌唱发声权威哈蒂曾经在他著作中强调:“一般儿童在他们末受到相当好的训练之前,绝不允许他们大声歌唱,否则美的音质就会消失”。常常看到有的孩子在唱歌时,颈部青筋凸起,面部涨红,特别是在他们情绪高涨时,更容易出现这种现象。这时喉部紧张、用力,时间久了,就会损伤幼儿的嗓音。孩子们在唱歌时应该保持喉部自然、放松的状态,防止大声喊叫,这样唱出来的歌声就会优美、动听很多。
    在日常的歌唱教学活动中,我总是把发声练习作为重要环节。开始先要求幼儿姿势正确,表情到位,以游戏的方式练习气息(用气息打“嘟”,放松脸部肌肉);其次练习哼鸣(有助于幼儿感觉唱歌的发声位置);然后以幼儿熟悉的生活元素练声,如:小猪睡觉打呼噜(呼噜噜噜噜),下雨声(哗啦啦啦啦),刮风(呜呜呜呜呜);最后才学习歌曲的歌词、节奏、旋律等。
    重要的是让他们自己感受、发现,并学会用听觉去辨别歌唱音质的优劣,懂得什么是好听的歌声,什么是不好听的歌声。引导他们从老师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歌唱中,去体会歌唱艺术丰富的表现力。这样,教给孩子们在学会鉴赏歌唱音质的优劣,提高歌唱审美能力的基础上,懂得爱护自己的嗓音。

 二、适度的掌握幼儿唱歌的情感。
    不同风格的歌曲,其表现手法会存在一定差异。运用音量的大小、力度的强弱、速度的快慢、音色的柔亮等变化去丰富歌唱艺术的表现力,是唱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。一般来说,幼儿歌曲篇幅短小,内容简单,但它也有一定的情绪起伏变化,需要有恰当的表现手法。针对幼儿年龄小,理解能力弱的特点,我在教学活动中,会先把歌词内容编成故事引起幼儿兴趣;再把歌词变成说白节奏,运用奥尔夫声势进行教学,这样歌词就在游戏中轻松掌握;最后听歌曲录音,配以简单的打击乐器伴奏;几个环节之后,幼儿很容易的就掌握了一首歌曲,并能富有感情的表演。

    三、幼儿歌曲的音域范围、唱歌时恰当的定调,关系到幼儿嗓音的保护。
    歌唱的音域是指一个人唱歌时所能发出的最低音到最高音的范围。3-6岁间幼儿的歌唱音域需要分为三个阶段:3-4岁的幼儿一般可以从c1唱到a1;4-5岁的幼儿可以从c1唱到b1;5-6的幼儿可以从b-c2(仅指一般幼儿能唱出的自然音域)。中班孩子们的年龄大都在4-5岁半之间,音域一般是c1-b1,有的幼儿音域相对宽些,而有些则相对窄些。作为老师我会针对每个幼儿,了解他们的音域,使他们都能有机会按照适合自己的嗓音特点来定调唱歌。在一首歌学会的基础上,我会升高一个至两个调,引导幼儿感受调性变化后所带来的声音上的调整。

    四、适当掌握幼儿唱歌的时间。
    就儿童的心理特点而言,长时间的唱一首歌曲会使他们厌烦,打消孩子们今后唱歌的积极性。从生理角度讲,长时间的歌唱会使幼儿的嗓音变得疲劳,。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,我把音乐课的内容、活动形式做了动静搭配,穿插律动、乐理知识、打击乐等使孩子劳逸结合。

    五、教材的选择要适合幼儿。
    幼儿教师不应该选一些歌唱音域宽广、乐句悠长、内容和情绪都使他们难以理解和感受的超越他们演唱能力的歌曲。幼儿的肺活量小,音域窄,发声器官脆弱。我会选择适合幼儿的歌曲教材,如:关于动物题材的《十二生肖歌》,关于幼儿生活能力方面的《在家我不当小皇帝》,关于教育题材的《小猫钓鱼》《司马光砸缸》等,这些歌曲内容通俗易懂,音域适中,是很好的教材。适合的才是最好的,这样既能保护幼儿嗓音又能培养幼儿歌唱能力及审美能力。

    六、注意幼儿的饮食起居冷暖适度。
   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,避免孩子大喊大叫;不要在逆风时大声唱歌;感冒不要唱歌;嗓子疲劳发热的情况下,不要马上吃较凉的食物等等,老师要逐渐地告诉孩子们关于保护嗓音的一些知识,家长也要懂得相关的知识来保护孩子的嗓音。

    七、幼儿音乐教师应该具备幼儿歌曲常用调式的演奏能力。
    保护幼儿嗓音是每位幼儿教师的职责,幼儿教师在掌握了孩子们的歌唱生理、心理特点之时,还要有一定的歌唱与演奏能力。一方面,音乐老师要了解幼儿音域方面的知识;另一方面,要有一定的换调演奏能力,在歌唱的教学中,要选择适合本班幼儿音域的调式调性。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,幼儿教师任重而道远。

 
 
 
© Copyright 2005, Qdshaoniangong. All Rights Reserved.